家长要教育好孩子,必须懂得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家庭教育。儿童主要有以下五点心理特点:
1、根据好奇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作用。”因此,好奇能诱发儿童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家长要善于运用身边新奇有趣的事例、故事、习题,以灵活、生动的多种教学形式,给孩子创设宽松、鲜奇的情境,提高孩子注意力,使其保持高昂的情绪、欢畅的心情,认真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概念。
2、根据好问心理,培养质疑能力。
儿童天真活泼,凡事好问好学。因此,家教中要善于点燃儿童思维的火花,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不急于直接告知或暗示答案,而应巧妙地启发孩子发问,引导孩子主动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可从三个方面引导孩子质疑:对教材中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对同学争议中的不同意见;对教师的教法、教学内容的不同看法,等等。
3、根据好动心理,提升实践能力。
“好动”是儿童的共同心理特点。在家教过程中应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孩子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让孩子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促进孩子个性发展,又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对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起到良好的作用。
4、根据好强心理,鼓励竞争能力。
根据儿童的争强好胜、乐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家教中要努力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开展诸如夺红旗、找朋友、抢答游戏等形式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孩子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之后进一步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
5、根据好玩心理,提升学习能力。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家长要根据这一特点多创造机会,积极带领孩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乐在其中,从而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下一篇:孩子吃“糖”那些事儿